芳菲简介

芳菲(拼音:fāng fēi),汉语词汇,原指草繁盛鲜美的状态,后衍生出香芳草代称及芳香两层含义。该词包含三重释义:一指花草茂盛鲜妍;二指香花芳草本体;三表芳香气息,谢灵运《江妃赋》以"动袂芳菲"形容香气弥漫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》"人间四芳菲尽"、韩愈晚春》"百般红紫斗芳菲"等句均展现其文学运用。该词最早见于南朝诗文,顾野王、谢灵运等人用以描绘春日景象。唐代发展为高频文学意象,白居易、韩愈等诗人通过"芳菲尽""斗芳菲"等表述拓展时空维度。

晁补之·芳菲的诗句(共1句)

晁补之的诗词曲代表作
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工书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