芳菲简介

芳菲(拼音:fāng fēi),汉语词汇,原指草繁盛鲜美的状态,后衍生出香芳草代称及芳香两层含义。该词包含三重释义:一指花草茂盛鲜妍;二指香花芳草本体;三表芳香气息,谢灵运《江妃赋》以"动袂芳菲"形容香气弥漫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》"人间四芳菲尽"、韩愈晚春》"百般红紫斗芳菲"等句均展现其文学运用。该词最早见于南朝诗文,顾野王、谢灵运等人用以描绘春日景象。唐代发展为高频文学意象,白居易、韩愈等诗人通过"芳菲尽""斗芳菲"等表述拓展时空维度。

刘基·芳菲的诗句(共1句)

刘基的诗词曲代表作
刘基(1311年7月1日-1375年5月16日),汉族,字伯温,青田县南田乡(今属浙江省文成县)人,故称刘青田,元末明初的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,明朝开国元勋,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封诚意伯,故又称刘诚意。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,谥号文成,后人称他刘文成、文成公。 刘基通经史、晓天文、精兵法,与宋濂、叶琛、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。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、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,因而驰名天下,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。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:“吾之子房也。”在文学史上,刘基与宋濂、高启并称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。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“三分天下诸葛亮,一统江刘伯温;前朝军师诸葛亮,后朝军师刘伯温”的说法。他以神机妙算、运筹帷幄著称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