断肠(拼音:duàn cháng,注音:ㄉㄨㄢˋㄔㄤˊ)是汉语中表示极度悲伤或思念的词语。其本义指肠断折的生理状态,后引申为比喻极度的精神痛苦,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,如李白《清平调》中"云雨巫山枉断肠"即用此意象。该词语存在同义异形词"绝肠"(jué cháng)及相关衍生词"断肠花"等。
王实甫(1260年-1336年),名德信,大都(今北京市)人,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(今定兴县)。元代著名戏曲作家,杂剧《西厢记》的作者,生平事迹不详。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,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,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,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,成为中国戏曲史上“文采派”的杰出代表。著有杂剧十四种,现存《西厢记》、《丽春堂》、《破窑记》三种。《破窑记》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,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。另有《贩茶船》、《芙蓉亭》二种,各传有曲文一折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