断肠简介

断肠(拼音:duàn cháng,注音:ㄉㄨㄢˋㄔㄤˊ)是汉语中表示极度悲伤或思念的词语。其本义指肠断折的生理状态,后引申为比喻极度的精神痛苦,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,如李白《清平调》中"枉断肠"即用此意象。该词语存在同义异形词"绝肠"(jué cháng)及相关衍生词"断肠"等。

钱谦益·断肠的诗句(共1句)

钱谦益的诗词曲代表作

钱谦益(1582年1022日—1664年6月17日),字受之,号牧斋,晚号蒙叟,东涧老人。学者称虞山先生。清初坛的盟主之一。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(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)人。明史说他“至启、祯时,准北宋之矩矱”。明万历三十八年(1610)探(一甲三名进士)。 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,官至礼部侍郎,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。明亡后,士英、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,建立南明弘光政权,钱谦益依附之,为礼部尚书。后降清,为礼部侍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