刀笔简介

刀笔原指中国古代用于竹简刻字修误的书写工具,由刀与笔构成,后引申为代指公文、法律文书及诉讼文字,多含贬义。其名源于以刀削改错字的书写方式,常见于古代公牍文献。

作为工具组合,刀用于刮削修改竹简错字,笔用于书写,二者共同完成文书制作。汉代起,“刀笔”渐成处理案牍的文职官吏代称,如《史记》所载“刀笔吏”。宋明时期扩展至奏议、尺牍,如杨亿《中刀笔集》及《水浒传》中“刀笔精通”的宋江。

该词起源可追溯至先秦竹简书写传统,秦汉时期确立工具组合功能。魏晋至明清,“刀笔”从实用工具演变为职业符号,常见于诗词典故,如陆游“事刀笔不如小吏”、沈采《千金记》“刀笔之流”。出土竹简与书刀实物印证其作为文化术语的双重内涵。

李密·刀笔的诗句(共1句)

李密的诗词曲代表作

李密(224年—287年),字令伯,一名虔,犍为武阳(今四川彭山)人。幼年丧父,母何氏改嫁,由祖母抚养成人。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。师事著名学者谯周,博览五经,尤精《春秋左传》。初仕蜀汉为尚书郎。蜀汉亡,晋武帝召为太子洗,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、无人供养而力辞。历任温县令、汉中太守。后免官,卒于家中。
著有《述理论》十篇,不传世。其生平见载《华阳国志》、《晋书》。代表作为《陈情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