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鼎简介

大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兼具烹饪与礼仪功能的代表性器物,最早作为炊具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,商周时期逐渐演变为象征等级制度的礼器。鼎器分方鼎与圆鼎两类,方鼎工艺复杂存世较少,圆鼎以三足立耳为典型特征。西周中期形成"天子九鼎八簋"的严格用鼎制度,鼎器成为王权与国家象征的核心载体。战国时期楚系墓葬中自名为"鑐"的大鼎,通过铸造铭文与器物组合实证其礼制功能。现存代表器物包括832.84公斤的后母戊鼎、400公斤的铸客大鼎及淮南武王墩新出土口径88.9厘米的大鼎。

苏辙·大鼎的诗句(共1句)

苏辙的诗词曲代表作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北宋散文家,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汉族,眉州眉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