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鼎简介

大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兼具烹饪与礼仪功能的代表性器物,最早作为炊具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,商周时期逐渐演变为象征等级制度的礼器。鼎器分方鼎与圆鼎两类,方鼎工艺复杂存世较少,圆鼎以三足立耳为典型特征。西周中期形成"天子九鼎八簋"的严格用鼎制度,鼎器成为王权与国家象征的核心载体。战国时期楚系墓葬中自名为"鑐"的大鼎,通过铸造铭文与器物组合实证其礼制功能。现存代表器物包括832.84公斤的后母戊鼎、400公斤的铸客大鼎及淮南武王墩新出土口径88.9厘米的大鼎。

梅尧臣·大鼎的诗句(共1句)

梅尧臣的诗词曲代表作
梅尧臣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卒,年五十九。 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