苍生简介

"苍生"最早见于《尚书·益稷》"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",其原始词义与草木生长相关,经语义演变逐渐成为指代民众的典雅称谓。该词在文学作品中高频出现,如杜甫"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"寄托了对苍生的关怀,李商隐"不问苍生问鬼神"则成为讽喻名句。作为核心词汇衍生出"泽被苍生"、"苍生涂炭"等成语,其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三回"苍生涂炭"的用例揭示了战乱时期百姓疾苦的典型意象。

陈陶·苍生的诗句(共1句)

陈陶的诗词曲代表作
字嵩伯,自号三教布衣。《全唐诗》卷七百四十五“陈陶”传作“岭南)人”。人早年游学长安,善天文历象,尤工诗。举进士不第,遂恣游名。唐宣宋大中时,隐居洪州西山,后不知所终。有诗十卷,已散佚,后人辑有《陈嵩伯诗集》一卷。其《陇西行》四首之二:“誓扫匈奴不顾身,五千貂锦丧胡尘。可怜无定河边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。”把残酷现实与少妇美梦交替在一起,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,至今仍脍炙人口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他漫游浙江、福建、广东时,曾路过今闽东地区,并留下了《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》等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