沧海简介

"沧海"是汉语标准词汇,读音为cāng hǎi,核心语义指代水面辽阔、水深呈青苍色的大型水域。该词由"沧"(表青绿色)与"海"组合构成,最早见于《乐府诗集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"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",古代文献中常作为东海别称,现代汉语中泛称大海。在语言应用中,"沧海"既保留地理实体指代功能,如李白行路难》"直挂帆济沧海",又发展出比喻人事变迁的修辞功能,如李益《喜见外弟又言别》"别来沧海事"。该词汇构成汉语中"沧海一粟"、"沧海遗珠"等14个成语或固定搭配,体现了其在语言体系中的重要地位。

孟浩然·沧海的诗句(共2句)

孟浩然的诗词曲代表作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