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首简介

白首,汉语词语,字面意指白色头发,原指代年老,后衍生为象征爱情忠贞的誓言。其读音为bái shǒu,注音符号为ㄅㄞˊㄕㄡˇ。

该词具有双重内涵:一为生理层面的年老意象,如“白首无成”形容年老未达成就;二为情感层面的婚恋承诺,如“白首之约”象征夫妻相守至老。两者皆借“白头”视觉意象传递时间绵长之意,前者多见于早期文献,后者多用于文学表达。

其词义演变可溯至秦汉典籍,《史记》等早期文献以“白首”直指年老,唐代韦庄中延续此意。宋代陈师道首次将其引入婚恋语境,明清文学如《聊斋志异》则强化其爱情象征,逐步形成双义并存的传统。

左思·白首的诗句(共1句)

左思的诗词曲代表作
左思(约250~305)字太冲,齐国临淄(今东淄博)人。西晋著名文学家,其《三都赋》颇被当时称颂,造成“洛阳纸贵”。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。晋武帝时,因妹左棻被选入宫,举家迁居洛阳,任秘书郎。晋惠帝时,依附权贵贾谧,为文人集团“二十四友”的重要成员。永康元年(300年),因贾谧被诛,遂退居宜春里,专心著述。后齐王司冏召为记室督,不就。太安二年(303年),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,不久病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