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肇兴(1831~?),字伯康,号陶村。台湾府彰化县治(今彰化市)人。咸丰三年(1853)入庠邑,补廪膳生。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,表现极为突出。和蔡德芳、曾惟精、廖景瀛合称「白沙书院四杰」。咸丰九年(1859)中举,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,以读书歌咏自娱。同治元年(1862)戴潮春起事,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,遂遁入武西堡(今南投县集集)之牛牯岭山中。是年七谋刺戴氏不成,几度濒于险境。闰八月避入集集山中,虽身在军旅,晚得閒时,往往秉烛赋诗,追悼阵亡战士,详录戴案经过,题为《咄咄吟》,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。同治三年(1864)事平,陈肇兴返回乡里,设帐授学,门生有杨馨兰、杨春华、吴德功、许尚贤等,多为俊才之士。著有《陶村诗稿》六卷,并《咄咄吟》二卷合刊。  陈肇兴的《陶村诗稿》写至戴案结束止,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,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。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,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。在形式上,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、言志,诗作格雄健豪迈。门人吴德功在《陶村诗稿》序文中谓,肇兴之诗胎息于杜甫,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「诗史」。《陶村诗稿》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,光绪四年(1878)夏季初刻,乙未之役,版毁于兵燹。后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(1912)得抄本于书肆,遂于昭和二年(1937)重刊。民国五十一年(1962)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;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〖编者按:据连横《台湾诗荟》创刊号〈遗集待刊预告〉:「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《陶村诗稿》八卷,版久毁失,印本亦亡。全台仅存二部,一在余处,一为林黄君丕承所藏。」〗,另以杨氏本、文丛本合校,是为郑校本。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,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,编为「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」第一集第四册。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(以下简称「杨本」)为底本,郑校本(以下简称「郑本」、「郑注」)为辅,进行编校。(施懿琳撰)

陈肇兴的诗词全集、诗集(469首全)

  • 21.《诸罗道中清朝·陈肇兴麦芒初长野风清,一路烟花管送迎。出谷流莺初学啭,过溪蜓蝘渐能鸣。篮舆坐久常成睡,茅店经多半识名。唯有故人不相负,十年携手快同行。
  • 22.《前从军行,仿杜前出塞体九首·其九清朝·陈肇兴跃马延平津,剑气射牛斗。双龙去不还,战骨已成朽。世乱功名轻,封侯到屠狗。荣耀归里闾,英雄耻为偶。
  • 23.《红菊·其二清朝·陈肇兴小阳庭院小篱东,一色斓斑映晚枫。但保红颜全晚节,何曾薄命怨西风。三秋换骨丹砂冷,万卉回头粉黛空。底事天心怜隐逸,与他富贵殿群红?
  • 24.《咏怀·其一清朝·陈肇兴空谷有幽兰,岁久生荆杞。春风时一花,绿叶何靡靡。抱此王者香,掩没榛
  • 25.《古香楼落成,移居即事·其三清朝·陈肇兴诛茅谁助草堂钱,卖尽文章又卖田。潘岳閒居原奉母,葛洪移宅总游仙。无多别业悲生计,有味书镫忆少年。知否三迁慈训在,未能奋发愧前贤。
  • 26.《补博士弟子纪事·其三清朝·陈肇兴释菜瞻先圣,衣冠一色新。拖青欣有伴,曳白讵无人。泮水芹初秀,官桥柳已匀。从兹舒骥足,万里骋风尘。
  • 27.《村馆杂兴·其一清朝·陈肇兴宿雨初晴暑气收,茅斋六月爽于秋。举头忽讶青天转,无数白云如水流。
  • 28.《斋前观穫清朝·陈肇兴几番烟雨一朝晴,破晓连耞粟有声;天与书生知稼穑,日看野叟拥坻京。提笼稚子拾馀穗,持帚村妪晒湿粳;好绘豳风图一幅,他年留待答升平。
  • 29.《火炎行清朝·陈肇兴半夜怪风吹不息,满天烂熳黄金色。哀呼动地声如雷,彼此相看面如墨。戎妆文武带兵来,奔前直与火斗力。鏖战祝融夜合围,火鸦一出军皆北。蚩尤夭雾昏蔽天,咫尺人面不相识。...
  • 30.《二十一日收复南投街,连日大捷,重围以解·其三清朝·陈肇兴穴蚁逃何处,鸮巢此日焚。旗从红白判,兵自朔南分。风鹤惊宵柝,龙蛇斗阵云。来苏傒父老,应悔拒吾军。
  • 31.《赖氏庄·其四清朝·陈肇兴结宅临流水,开门见远山。主人能好学,稚子不偷閒。竹下挑灯饮,花前出画看。祗因素相惬,礼数一时删。
  • 32.《感事漫兴·其六清朝·陈肇兴一年弹指又秋风,苦斗平原恨未终。杀贼不闻诸将猛,枭渠谁录义民忠。枯髅塞断人烟白,战血销残野火红。寄语东征诸将吏,漫将纸上竞奇功。
  • 33.《秋田四咏·其三·耘田清朝·陈肇兴绿遍郊原白满溪,趣耘又到柳阴西。凉风拂地惊秋耨,赤日行天病夏畦。稻过蝉鸣将吐颖,人如蛙跳不离泥。伊谁为赋田头鼓,我比欧阳望更迷。
  • 34.《赖氏庄·其二清朝·陈肇兴摘果穿花径,随流到稻阡。鸟冲云外路,鱼乐水中天。俯仰皆佳趣,行藏愧少年。隔篱有野叟,呼饮夕阳边。
  • 35.《赤嵌竹枝词·其二清朝·陈肇兴春牛浦接鲫鱼潭,绿竹苍松翠色参。万顷良田环郡郭,劝农人在聚星庵。
  • 36.《上元夜看烟火有感·其一清朝·陈肇兴频年奔走盗纵横,忽听优歌眼渐明;忘是乱离忘是客,随人踏月到三更。
  • 37.《咏怀·其五清朝·陈肇兴举世尚散诞,陶公独任真。茫茫千载后,为我指迷津。置身羲皇上,抗志怀、葛民。偶逢天地醉,饮酒以全身。竭力勤农亩,馀事作诗人。松菊三径秀,榆柳一家春。即此是桃源,何...
  • 38.《夜行清朝·陈肇兴不辨路何处,行行月影中。虫吟千树碧,犬吠一灯红。屈折迷新径,扶持仗小僮。到家还不寐,閒坐理丝桐。
  • 39.《哭董济亭夫子·其一清朝·陈肇兴丧乱频年祸患并,脱身无计出围城;孔戡抗节还遭谤,龚胜忧时竟舍生。半世刚方空自矢,一时毁誉太无情。奇谋未遂含冤死,地下教谁诉不平。
  • 40.《到鹿津观水陆清醮普度·其五清朝·陈肇兴谁把天花散道场,信男善女七宵忙。年年苦被西僧累,一个兰盆误十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