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昨日"是汉语中表述时间的常用词汇,其本义为"今天的前一天",后引申出"过去、以前"的抽象时间概念。该词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,"昨"字作为形声字由"日"表意、"乍"表声,《说文解字》注解其本义为"累日",即与当日相连续的前一日。在福州方言等地方语言中,"昨日"存在指代"前天"的特殊用法,如"老昨日"意指"大前天",显现出汉语词汇在时空维度上的延展性。词汇演变过程中,"昨日"既保留了《周礼》中"酬酢"的假借用法,也在李白"昨日之日不可留"等文学作品中获得诗意化的时间意象。
胡俨(1360-1443年),字若思,南昌人。通览天文、地理、律历、卜算等,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。洪武年间考中举人。明成祖朱棣成帝后,以翰林检讨直文渊阁,迁侍讲。永乐二年(1404)累拜国子监祭酒。重修《明太祖实录》、《永乐大典》、《天下图志》,皆充总裁官。洪熙时进太子宾客,仍兼祭酒。后退休回乡。同时擅长书画,著有《颐庵文选》、《胡氏杂说》。正统八年(1443年)去世,终年八十三岁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