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门关简介

玉门关是汉代长城军事要塞,始设于汉武帝元封年间(约公元前116—前105年),为河西四郡防御体系核心关隘,与阳关同为敦煌郡龙勒县都尉治所,扼守丝绸之路北道咽喉。其关址经汉简及考古证实位于敦煌西北小方盘城,现存边长约25米的方形夯土城堡,残高近10米,北垣外遗存通往西域的驰道,周边分布汉长城、烽燧及河仓城仓储遗址。

初设于泉郡境内,经太初四年(前101年)和后元年(前88年)两次西迁至敦煌西北,东汉至宋随丝路兴衰屡经废弃与重建。作为汉军出入西域的专属通道,军事管制严格区别于阳关的通使功能,班超"生入玉门关"典故即源于此。唐代起转化为边塞诗典型意象,王昌龄王之涣等名句使其成为中原文明的西陲符号。2014年以"丝绸之路:长安—天廊道"组成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。

戎昱·玉门关的诗句(共1句)

戎昱(rongyu)(744年~800年),唐代诗人。荆州(今湖北江陵)人,郡望扶(今属陕西)。少年举进士落第,游名都山川,后中进士。一说登进士第。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(760—766)间,来往于长安、洛阳、齐、赵、泾州、陇西等地。经华阴,遇见王季友,同赋《苦哉行》。大历元年(766)入蜀,见岑参于成都。大历二年(767)秋回故乡,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。后流寓湖南,为潭州刺史崔瓘、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。建中三年(782)居长安,任侍御史。翌年贬为辰州刺史。后又任虔州刺史。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,流寓桂州而终。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人之一。名作《苦哉行》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。羁旅游宦、感伤身世的作品以《桂州腊》较有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