芋头简介

芋(Colocasia esculenta (L.) Schott)别名紫芋、台芋、接骨草、独皮叶等,为天南星科芋属的湿生草本植物。块茎通常卵形,常生多数小球茎;叶绿色、卵状,序柄常单生,短于叶柄;佛焰苞长短不一,管部绿色、长卵形檐部披针形或椭圆形,展开成舟状,边缘内卷,淡黄色至绿白色;期2-4(中国南)至8-9月(中国秦岭)。

芋原产于中国、印度来半岛等热带沼泽地,在世界上广泛栽培;在中国,珠江流域及台湾省种植最多,长江及淮河流域次之,最后是胶东半岛。芋喜高温湿润的生态环境;具有水生植物特性,肉质根,根毛少,根系吸收能力较弱,既不耐旱,也不耐涝;较耐阴;喜肥沃疏松、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。

芋被称为“第五大根茎作物”,有“皇帝供品”的美称,富含维生素、膳食纤维、淀粉等营养成分,口感细软,清香糯滑,可鲜食,也可制成面粉、饮料、薯片、薄脆片等多种副食品,其叶柄、花序同样具有高的营养价值,叶柄在中国的一些地区被制作成腌菜。芋的全株为常用的猪饲料;秸杆可用于高温堆肥,其淀粉经过处理改性后,被广泛用于食品、造纸和纺织工业领域;芋的根茎、叶、叶柄及花均可入药,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;在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(2013-2020)》中,其被列入14种重点发展的特色蔬菜之一。

孙蕡·芋头的诗句(共1句)

孙蕡(1337—1393),字仲衍,号西庵先生,广东南海平步(今顺德平步乡)人。生于元至元二年(1337年)。他仪表堂堂,性格通达、豪爽。孙蕡于书无所不读,写起文来不用起草稿,开卷展纸,挥笔而成。初读起来好像并无刻意经营,细加体味,则气象雄浑,兴喻深致,有魏晋度。他从小就志气不凡,不随便与人交往,乡间的人都很尊敬他,称他孙先生。
负节概,不妄交游。何真据岭南,礼遇之。洪武三年(1370),举于乡,旋登进士。授工部织染局使,长虹县主簿。召入,为翰林典籍,与修《洪武正韵》。出为平原主簿,坐累逮系,旋得释。起为苏州经历,复坐累戍辽东。后因尝为蓝玉题画,论死。蕡博学工诗文,诗清圆流丽,著述甚富。蕡殁,诸书散佚,今存九卷,《四库总目》行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