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遗言」作为汉语双音节词语,其核心义项指人在临终前留下的重要话语或书面嘱托。该词最早见于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'必城郢'的典故,经《荀子》《新唐书》等典籍引用后形成多重引申义,既包含前贤遗训的文化传承维度,也涉及法律文书层面的遗嘱功能。在近现代语境中,该词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、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,如郭沫若《洪波曲》中记录的哀切遗言,莎士比亚对临终话语真理价值的哲学阐释,以及现代民事继承中的法律效力认定。
徐锴(920~974),南唐文字训诂学家。字鼐臣,又字楚金。原籍会稽(今浙江绍兴),父徐延休,官江都少尹,遂家其地,故一作广陵(今江苏扬州)人。徐铉之弟。徐锴幼聪颖,虽隆寒烈暑读书不少辍,善作文。精通文字学,仕于南唐,秘书省校书郎起家,后主李煜时,迁集贤殿学士,后主尝得《周载齐职仪》,时江东无人通晓此书,为此访徐锴,徐锴一一条答,无所遗忘。累官内史舍人。宋军围金陵,忧惧而卒,年五十五岁。平生著述甚多,今仅存《说文解字系传》40卷(世称“小徐本”)、《说文解字韵谱》10卷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