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波简介

眼波,汉语词语,拼音yǎnbō,注音为ㄧㄢˇ ㄅㄛ,指流动如水波般的目光,多用于形容女子的眼神。该词亦泛指眼色或面部神情,英语对应词为fluid glance。

唐代韩偓《偶见背面是夕兼梦》以“眼波向我无端艳”首现该词意象,宋代周邦彦《庆春宫》中“眼波传意”延续其视觉特征,清代汤春生作品则用“眼波半溜”刻人物情态。李清照浣溪沙》中“眼波才动被人猜”动态描摹含情目光,王观卜算子》更以“水是眼波横”构建山水隐喻。现代文学中茅盾《路》、刘大白《眼波》延续传统用法,蔡越涛《钗头凤·残凉,心落霜》则以“眼波寒芜”抒写悲情。

梁启超《开明专制论》将该词引申为政治隐喻,当代影视剧如《关于唐医生的一切》通过“眼波流转”展现角色叙事目的。

李覯·眼波的诗句(共1句)

李覯的诗词曲代表作

李觏(1009—1059),字泰伯,号盱江先生,北宋建昌军南城(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)人,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改革家。
他生当北宋中期“积贫积弱”之世,虽出身寒微,但能刻苦自励、奋发向学、勤于著述,以求安国济民。他俊辩能文,举茂才异等不中,讲学自给,来学者常数十百人。李觏博学通识,尤长于礼。他不拘泥于汉、唐诸儒的旧说,敢于抒发己见,推理经义,成为“一时儒宗”。今存《直讲李先生文集》三十七卷,有《外集》三卷附后。
为纪念李觏,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,塑有李觏雕像,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