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波简介

眼波,汉语词语,拼音yǎnbō,注音为ㄧㄢˇ ㄅㄛ,指流动如水波般的目光,多用于形容女子的眼神。该词亦泛指眼色或面部神情,英语对应词为fluid glance。

唐代韩偓《偶见背面是夕兼梦》以“眼波向我无端艳”首现该词意象,宋代周邦彦《庆春宫》中“眼波传意”延续其视觉特征,清代汤春生作品则用“眼波半溜”刻人物情态。李清照浣溪沙》中“眼波才动被人猜”动态描摹含情目光,王观卜算子》更以“水是眼波横”构建山水隐喻。现代文学中茅盾《路》、刘大白《眼波》延续传统用法,蔡越涛《钗头凤·残凉,心落霜》则以“眼波寒芜”抒写悲情。

梁启超《开明专制论》将该词引申为政治隐喻,当代影视剧如《关于唐医生的一切》通过“眼波流转”展现角色叙事目的。

杜牧·眼波的诗句(共1句)

杜牧的诗词曲代表作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杜牧是唐代杰出的人、散文家,是宰相杜佑之孙,杜从郁之子。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,授弘文馆校书郎。后赴江西观察使幕,转淮南节度使幕,又入观察使幕,理人国史馆修撰,膳部、比部、司勋员外郎,黄州、池州、睦州刺史等职,最终官居中书舍人。
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,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