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度简介

虚度,汉语词汇,拼音xū dù(注音ㄒㄩㄉㄨˋ),指“白白地度过”,源自唐代元稹《酬乐天三三日见寄》。该词既可用于描述光阴空逝,亦可作自谦年龄徒增。

词义包含双重维度:一指岁月空过;二指谦称年岁虚长。其核心语义在历代文人作品中延续。

该词自唐代确立基本语义后,历代文人不断深化其内涵。元稹在《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》中提及,宋元时期见于关汉卿戏曲,至清代吴敬梓、李渔将其融入小说创作。

释印肃·虚度的诗句(共1句)

释印肃(一一一五~一一六九),号普庵,俗姓余,袁州宜春(今属江西)人。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,年二十七落发,高宗绍兴十二年(一一四二),于袁州开元寺受戒。游湖湘,谒大沩牧庵忠公,有省。十三年,归寿隆。二十三年,主慈化寺。孝宗乾道二年(一一六六),始营梵宇。五年卒,年五十五。有《普庵印肃禅师语录》,收入《续藏经》。事见《语录》卷上《年谱》、《悟道因缘》、《塔铭》。 印肃,辑自《普庵印肃禅师语录》,编为三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