效颦简介

效颦,汉语词语,读音为xiào pín,指拙劣模仿导致适得其反的行为,典出《庄子·天运》。该词多用于比喻脱离自身条件盲目效仿他人,反显弊端的现象。

其内涵源于“东施效颦”寓言:西施因病捧心蹙眉更显娇弱,邻人丑妇刻意模仿其态,因矫揉造作遭人厌弃。故事揭示机械模仿外在行为而忽略本质差异的负面后果,成为批评形式主义模仿的典型意象。唐代成玄英在注解中强调“舍己效物”是学颦致谬的根源。

该典故最早见于《庄子·天运》,通过三代礼法变迁的讨论,借丑妇效颦阐明“礼义法度应时而变”的哲学观点。后世衍化出成语“东施效颦”,其核心语义在中国文学中沿用,如《红楼梦》以“效颦”讽刺拙劣模仿行为,形成固定贬义表达。

陈式金·效颦的诗句(共1句)

字以和,号寄舫,以同知分发浙江不赴。秉性恬憺,收藏书法名,精于鉴别,喜山水,得元人超逸之致,筑别业于宅畔,名曰『适园』,园中画室曰『易画轩』,与人约画者,必以颂相易,一时四方名人投赠,题赠诗文成编行世。平日以书画吟咏自娱。著有《适园自娱草》。子羲唐丙戌进士,工部主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