蜗牛简介

蜗牛,是柄眼目蜗牛科的软体动物,目前已知全世界有蜗牛25000多种。蜗牛的身体柔软,外有一个螺旋形的外壳,躯体分头部和足部;头部有2对触角、后1对较长,后触角的顶端有1对眼,口腔内有颚及形似锉刀的齿舌,用来咀嚼及切碎食物;腹足扁平,底部分泌黏液,方便足部利用肌肉收缩,在不同表面上滑行,呼吸在类似肺的组织进行,空气由吸气孔进入。蜗牛因其爬行时头部有两个像牛角那样的触角,故名。

蜗牛种类繁多,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。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、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,昼伏出,最怕阳光直射,对环境反应敏感;眼睛的视力很差,在微弱光线下只能看6厘米远;触角嗅觉灵敏,靠触角、嗅觉寻找食物和配偶。蜗牛以植物性食物为主,尤其喜食蔬菜、果树的叶芽和作物的根叶。蜗牛为雌雄同体动物,但不能自体受精,交配一般都是在春秋季节,1-2个后产卵。

蜗牛是一种很有名气的中药,其味甘、咸、性寒,具有清热利尿、解毒消肿及解暑、去痰、通乳等功效。蜗牛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其消化腺中分离提取的“蜗牛酶”价格较贵,养殖蜗牛具有经济价值。在不同文化中,蜗牛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。在中国文化中,蜗牛象征缓慢、落后;而在西欧,则象征顽强和坚持不懈。苏格兰人认为如果蜗牛的触角伸得很长,就意味着第二天会有一个好天气。

李之世·蜗牛的诗句(共1句)

李之世,字长度,号鹤汀。新会东亭人。以麟子。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(一六〇六)举人。晚年始就琼教谕,迁池州府推官。未几移疾罢归。著作极多,有《圭山副藏》、《剩山水房漫稿》、及《北游》、《南归》、《航》、《家园》、《泡庵》、《朱崖》、《息庵》、《水竹洞》、《不住庵》诸集。传世者有《鹤汀集》十卷,其中集七卷、文集二卷,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《凫渚集》。原刻《朱厓集》,一集《浮槎草》,二集《可庐草》,三集《歇园草》,四集《和苏草》,五集《韵语》,今已不传,惟附见于《鹤汀集》之中。《鹤汀集》前有李本宁《圭山副藏叙》、韩上桂《北游草叙》二文,可供参考。康熙《新会县志·艺文下》录其诗三十一首、清温汝能《粤东诗海》八首,《明诗纪事》六首。《鹤汀集》录有邑志小传、清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二八一有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