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忘忧"作为汉语词汇,最早见于《论语·述而》中"乐以忘忧"的表述,指通过专注某事达到超脱愁绪的状态。该词与萱草的文化意象紧密关联,古人认为萱草具有使人忘忧的象征意义,故常以"忘忧草"代称,并衍生出"萱草忘忧"的成语。在文学传统中,"忘忧"既用于描述具体消愁行为,也作为精神追求的隐喻,常见于诗词歌赋及文论探讨。
释行海(一二二四~?)(生年据本集卷上《癸酉春侨居无为寺归云阁以十五游方今五十为题信笔十首》推算),号雪岑,剡(今浙江嵊县)人(同上书《归剡》)。早年出家,十五岁游方,度宗咸淳三年(一二六七)住嘉兴先福寺。有诗三千馀首,林希逸选取其中近体二百馀首为《雪岑和尚续集》二卷。事见本集林希逸跋。 释行海诗,以《雪岑和尚续集》抄本为底本,校以日本宽文五年(一六六五)刻本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