荼蘼简介

荼蘼(tú mí),又称酴醿、荼縻,属蔷薇落叶或半常绿灌木,茎带钩刺,初夏开白,香气清雅,因其色黄如而名。原产中国,根、叶、花可入药。
荼蘼被视为春季最后绽放的花卉,象征繁华终结,宋王琪“开到荼蘼花事了”句被《红楼梦》引用,暗喻人物命运终局。佛教文化中部分学者将其联想为轮回象征,但实际与彼岸花不同属。其花语为“末路之美”,常喻青春逝去或情感落幕
唐宋文献如《群芳谱》记载其别名独步春、佛见笑等陆游杨万里等均曾题咏。名称历经“酴醿”“荼縻”等演变,宋代以花瓣制酒,明清记载“酴醿露”为外来香品,清代褚人获称其露水凝香

辛弃疾·荼蘼的诗句(共1句)

辛弃疾的诗词曲代表作
辛弃疾(公元1140年-1207年),南宋爱国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 辛弃疾艺术格多样,以豪放为主,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现存词600多首,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,公元1207年秋,辛弃疾逝世,年68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