荼蘼简介

荼蘼(tú mí),又称酴醿、荼縻,属蔷薇落叶或半常绿灌木,茎带钩刺,初夏开白,香气清雅,因其色黄如而名。原产中国,根、叶、花可入药。
荼蘼被视为春季最后绽放的花卉,象征繁华终结,宋王琪“开到荼蘼花事了”句被《红楼梦》引用,暗喻人物命运终局。佛教文化中部分学者将其联想为轮回象征,但实际与彼岸花不同属。其花语为“末路之美”,常喻青春逝去或情感落幕
唐宋文献如《群芳谱》记载其别名独步春、佛见笑等陆游杨万里等均曾题咏。名称历经“酴醿”“荼縻”等演变,宋代以花瓣制酒,明清记载“酴醿露”为外来香品,清代褚人获称其露水凝香

鲁迅·荼蘼的诗句(共1句)

鲁迅的诗词曲代表作

鲁迅(1881年9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原名周樟寿,后改名周树人,字豫,后改豫才,“鲁迅”是他1918年发表《狂人日记》时所用的笔名,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,浙江绍兴人。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,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。毛泽东曾评价:“鲁迅的方向,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。”
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、美术理论引进、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尤其在韩国、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