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圆简介

团圆,汉语词汇,拼音为tuán yuán,本义指亲属离散后重聚共处,常见于中国传统节庆如春节中秋等场景,亦引申为圆形态及戏剧情节的圆满结局。

其内涵包含三重维度:一指外形圆满,如文对月轮“团圆”形态的描绘;二指人际团聚,体现于手足情、夫妻重逢等文学叙事情节;三指戏曲结构的程式化圆满收尾,形成“大团圆”创作传统。唐代《团圆》曾为软舞曲名,进一步扩展其文化意象。

该词的家庭聚合意象可溯至唐代杜甫诗文,明清时期与家族昌盛符号结合,“五男二女七子团圆”成为小说戏剧中的典型范式。中秋因“月圆人聚”被称作“团圆节”,《红楼梦》等作品通过节日场景强化其文化寓意。元代《合同文字》等典故以“骨肉团圆”凸显离散重聚主题,延续至今。

殷文圭·团圆的诗句(共1句)

殷文圭(?~920年) ,字表儒,小字桂郎,一说又名举(见《宋类苑》),池州青阳人。初居九华,刻苦于学,所用墨池,底为之穿。与杜荀鹤、顾友善。
唐末,词场请托公行,殷文圭与游恭独步场屋。携梁王表荐登乾宁五年(898年)进士,为裴枢宣谕判官、记室参军。后来朱全忠、钱镠交辟,皆不应。田頵置田宅迎其母,以上客待之,故文圭为尽力。頵败,事杨行密。历官掌书记、翰林学士,终左千牛卫将军。
殷文圭能诗,著述甚富。有《登龙集》、《冥搜集》、《从军稿》等,惜多散逸。子殷崇义,仕南唐,亦以诗文名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