滔滔简介

滔滔(拼音:tāo tāo),汉语词语,外文译作Surging,注音为ㄊㄠ ㄊㄠ,近义词包括滚滚、侃侃,反义词为涓涓。其本义形容大水奔流之貌,如《诗经·齐·载驱》载"汶水滔滔",毛泽东沁园春·》中"顿失滔滔"描绘黄河冰封景象。

该词引申义包含多重内涵:一指言语或事物连续不断,如五代王仁裕记载张九龄"滔滔不竭"的辩论才能,清代吴趼人描述"滔滔汩汩"的列举场景;二表盛大普遍,杜甫以"滔滔才略"赞刘判官,茅盾用"滔滔者皆是"反映社会现象;三作和暖与和乐之意,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以"滔滔孟夏"形容盛夏阳气旺盛。现代文学中莫言小说延续了该词对连绵话语的比喻。

其最早见于西周《诗经》,战国时期《楚辞》拓展其季节描述功能,五代至明清文献多用于人物言谈描写,形成水流与言语的双重比喻体系。

刘錡·滔滔的诗句(共1句)

刘锜(1098年―1162年225日 ),字信叔,德顺军(今甘肃静宁)人。南宋抗金名将,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子。
刘锜骁勇善战,早年曾任陇右都护,多次战胜西夏,深受其畏惧。受张浚提拔,参与富平之战。后扈从宋高宗,两次任权主管侍卫军司公事。绍兴十年(1140年),于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兀术军。并派兵协助岳飞北伐。次年,于柘皋之战再破金军。此后被罢去兵权,两任荆南知府。晚年再获起用,率军抗击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颜亮,但因病而无功。
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,刘锜去世,追赠开府仪同三司,赐谥武穆(一说谥武忠)。宋孝宗时追封吴王,加太子太保。著有《清溪集》,已佚。《全宋诗》中录其诗七首。
刘锜性格豪爽、深沉果断,有儒将度,对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起到重大作用。《宋史》称“(张俊)与韩世忠、刘锜、岳飞并为名将,世称张、韩、刘、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