滔滔简介

滔滔(拼音:tāo tāo),汉语词语,外文译作Surging,注音为ㄊㄠ ㄊㄠ,近义词包括滚滚、侃侃,反义词为涓涓。其本义形容大水奔流之貌,如《诗经·齐·载驱》载"汶水滔滔",毛泽东沁园春·》中"顿失滔滔"描绘黄河冰封景象。

该词引申义包含多重内涵:一指言语或事物连续不断,如五代王仁裕记载张九龄"滔滔不竭"的辩论才能,清代吴趼人描述"滔滔汩汩"的列举场景;二表盛大普遍,杜甫以"滔滔才略"赞刘判官,茅盾用"滔滔者皆是"反映社会现象;三作和暖与和乐之意,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以"滔滔孟夏"形容盛夏阳气旺盛。现代文学中莫言小说延续了该词对连绵话语的比喻。

其最早见于西周《诗经》,战国时期《楚辞》拓展其季节描述功能,五代至明清文献多用于人物言谈描写,形成水流与言语的双重比喻体系。

东方朔·滔滔的诗句(共1句)

东方朔的诗词曲代表作

东方朔(公元前154年-公元前93年),本姓张,字曼倩,西汉平原郡厌次县(今东省德州市陵城区)人。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。汉武帝即位,征四方士人。东方朔上书自荐,诏拜为郎。后任常侍郎、太中大夫等职。他性格诙谐,言词敏捷,滑稽多智,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,他曾言政治得失,陈农战强国之计,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,不以重用。
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,有《答客难》、《非有先生论》的名篇。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。明人张溥汇为《东方太中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