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简介

太平(拼音:tài píng,注音:ㄊㄞˋㄆㄧㄥˊ)是汉语词汇,意为社会安定或平静无事,英语译为“peace and security”。该词最早见于《吕氏春秋·大乐》“天下太平,万物安宁”,《史记》亦有“嘉保太平”的记载,南北朝时期曾作为梁敬帝年号(556-557年)。其内涵包含安宁的时世状态,《后汉书》载“旷然太平”描述社会秩序稳定,《五代史平话》以“太平时节”与“祸乱时节”对应。历代文献如《东周列国志》用“安享太平”表达对安定生活的向往。词义亦延伸至胜负高低等引申义项。作为地名,“太平”指代多个区域:湖北枣阳太平镇为千年古镇;哈尔滨太平区于2004年撤销并入道外区。安徽当涂县明清时期为太平府治所,四川剑阁县曾有太平乡建制。

鲍防·太平的诗句(共1句)

鲍防(722年--790年),字子慎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。唐朝官员、人。天宝十二年(753年)考中进士科,历任节度使府僚属。大历五年(770年)召入朝廷任职方员外郎。后召入朝廷任御史大夫,历任福建、江西观察使,又召入朝廷授任左散骑常侍。跟随唐德宗李适到奉天,升任礼部侍郎,封东海郡公。贞元元年(785年),鲍防主持策试贤良方正科。后不得志去世,享年六十九岁,追赠太子少保,谥号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