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风简介

为汉语词汇,拼音shuò fēng,指北风或冬季寒风,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对寒冷气候的描绘。其意象常与严冬、肃杀等场景关联,如魏晋文以“朔风厉严寒”渲染孤寂,明清小说用“朔风凛冽”强化叙事张力。

该词最早见于汉代史岑《出师颂》“朔风变楚”,原指北方音乐,后渐指冬季寒风。汉至魏晋时期多用于抒情,唐宋诗词将其融入自然意境,如陆游“朔风卷地吹急”;明清小说借其烘托环境,如《红楼梦》以“朔风侵肌裂骨”刻严寒。现代文学延续此意象,冰心笔下“朔风卷落黄叶”象征生命凋零。历经千年演变,朔风始终作为汉语中冬季物候的典型符号存在。

陈东·朔风的诗句(共1句)

陈东(1086~1127年),字少阳,北宋元祐元年(1086年)出生于一个“自五世以来,以儒嗣其业”的家庭。陈东很早就有声名,洒脱不拘,不肯居于人下,不忧惧自己的贫寒低贱。蔡京、王黼当时用事专权,人们不敢指责,只有陈东无所隐讳忌讳。他参加宴会集会,在座的客人害怕连累自己,都避开他。后来以贡士进入太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