势利简介

势利,汉语词语,拼音shì lì,注音ㄕㄧˋ ㄌㄧˋ,最早出自《荀子·议兵》"兵之所贵者势利也",原指形势有利,后衍生三层含义:既指权势财利本身,也指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,还特指有钱有势的群体。该词核心表现为以权钱为标准区别待人,本质为唯势是用、唯利是图。战国时期《荀子》强调军事形势的"势利"价值,汉代《史记》已记载势利之交的案例,明清小说如《红楼梦》《三国演义》通过具体情节描绘势利人情。古代文学作品如《儒林外史》记载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反差,巴黎高级餐馆服务员对不同顾客区别对待等案例,均展现势利行为的典型特征。

王鏊·势利的诗句(共1句)

王鏊的诗词曲代表作

王鏊(1450—1524)明代名臣、文学家。字济之,号守溪,晚号拙叟,学者称震泽先生,汉族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,成化十一年进士。授编修,弘治时历侍讲学士,充讲官,擢吏部右侍郎,正德初进户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。博学有识鉴,有《姑苏志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