势利简介

势利,汉语词语,拼音shì lì,注音ㄕㄧˋ ㄌㄧˋ,最早出自《荀子·议兵》"兵之所贵者势利也",原指形势有利,后衍生三层含义:既指权势财利本身,也指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,还特指有钱有势的群体。该词核心表现为以权钱为标准区别待人,本质为唯势是用、唯利是图。战国时期《荀子》强调军事形势的"势利"价值,汉代《史记》已记载势利之交的案例,明清小说如《红楼梦》《三国演义》通过具体情节描绘势利人情。古代文学作品如《儒林外史》记载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反差,巴黎高级餐馆服务员对不同顾客区别对待等案例,均展现势利行为的典型特征。

释文珦·势利的诗句(共3句)

释文珦的诗词曲代表作

释文珦(一二一○-?)(生年据本集卷一○《看新历》“又看景定新颁历,百岁还惊五十过”推定),字叔向(影印《渊》册五页三七九八《宿庵》署),自号潜山老叟,于潜(今浙江临安西南)人。早岁出家,遍游东南各地,游踪略见集中《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》诗,有“题咏诗三百,经行路四千”之句,后以事下狱,久之得免,遂遁迹不出。终年八十馀。诗集已佚,清四库馆臣据《永乐大典》辑为《潜山集》十二卷。事见集中有关诗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