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简介

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全部时空的总称,中文名源自“古往今来曰世,上下四方曰界”,对应英文“World”。作为涵盖自然地理与人类社会的综合概念,其物理属性由物质、能量、空间和时间构成,人文属性包含197个国家与36个地区构成的社会体系。

地理层面包含七大洲和四大洋,既有喜拉雅脉等自然地貌,也面临全球变暖、水污染等挑战。人类通过量子技术、基因治疗等科技突破,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瞬间全球共享。各国开展文化交流互鉴,古丝绸之路技术传播与当代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并行发展,纽约的摩天大厦、巴黎的浪漫艺术、东京的科技都市等城市文明符号彰显人类创造力。中华文明以儒家伦理为核心,与古希腊民主理念等多元文明体系通过考古合作、经典互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16世纪哥白尼日心说革新了对地球的认知,2022年世界人口达到80亿。现代社会通过绿色固氮、智能生化传感等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,核能革新与太空探索持续拓展人类活动边界,数字技术更催生出元宇宙等虚实交互新形态。

汪元量·世界的诗句(共1句)

汪元量(1241~1317年后),南宋末人、词人、宫廷琴师。字大有,号水,亦自号水子、楚狂、江南倦客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
咸淳(1265年~1274年)进士。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、善鼓琴供奉内廷。元军下临安,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。留大都,侍奉帝后。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,囚禁狱中,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,常去探望,两人以诗唱和,互相激励,结下了深厚情谊。至元二十五年(1288年),得元世祖许可,出家为道士,离开大都还江南,暗中结交抗元志士,在浙、赣一带鼓动反元,图谋恢复宋室江山。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。谢翱曾作《续操琴·哀江南》,歌颂其抗元活动。晚年退居杭州,为道士以终。

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,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、去国之苦而作,在后世有“宋亡之诗史”之誉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评论道:“其诗多慷慨悲歌,有故宫离黍之感,于宋末之事,皆可据以征信。”有《湖山类稿》五卷、《水云集》一卷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