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简介

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全部时空的总称,中文名源自“古往今来曰世,上下四方曰界”,对应英文“World”。作为涵盖自然地理与人类社会的综合概念,其物理属性由物质、能量、空间和时间构成,人文属性包含197个国家与36个地区构成的社会体系。

地理层面包含七大洲和四大洋,既有喜拉雅脉等自然地貌,也面临全球变暖、水污染等挑战。人类通过量子技术、基因治疗等科技突破,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瞬间全球共享。各国开展文化交流互鉴,古丝绸之路技术传播与当代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并行发展,纽约的摩天大厦、巴黎的浪漫艺术、东京的科技都市等城市文明符号彰显人类创造力。中华文明以儒家伦理为核心,与古希腊民主理念等多元文明体系通过考古合作、经典互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16世纪哥白尼日心说革新了对地球的认知,2022年世界人口达到80亿。现代社会通过绿色固氮、智能生化传感等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,核能革新与太空探索持续拓展人类活动边界,数字技术更催生出元宇宙等虚实交互新形态。

梁启超·世界的诗句(共1句)

梁启超的诗词曲代表作

梁启超(1873年223日—1929年1月19日),字卓如,一字任甫,号任公,又号饮冰室主人、饮冰子、哀时客、中国之新民、自由斋主人。清朝光绪年间举人,中国近代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。戊戌变法(百日维新)领袖之一、中国近代维新派、新法家代表人物。幼年时从师学习,八岁学为文,九岁能缀千言,17岁中举。后从师于康有为,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。维新变法前,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“公车上书”运动,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,又与黄遵宪一起办《时务报》,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,并著《变法通议》为变法做宣传。

戊戌变法失败后,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,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,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。逃亡日本后,梁启超在《饮冰室合集》《夏威夷游记》中继续推广“界革命”,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。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。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,担任司法总长;之后对袁世凯称帝、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,并加入段祺瑞政府。他倡导新文化运动,支持五四运动。其著作合编为《饮冰室合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