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代简介

三代是汉语词语,拼音sān dài(注音ㄙㄢ ㄉㄞˋ),英文译为three generations,通常指中国历史上夏、商、周三个朝代的合称。该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《论语·卫灵公》,原指夏、商、西周,秦朝后扩展至涵盖东周,周朝初期曾统称夏、商为"二代"。夏朝约存于公元前22世纪末至前17世纪初,商朝延续至前11世纪,周朝分西周(前11世纪-前771年)和东周(前770年-前256年)两部分。历史上"三代"含义存在多重衍变:南朝鲍照《芜城赋》以三代指汉魏晋,清代李渔代指汉唐宋,另有泛指祖孙三代的用法。2024年考古发现印证三代相关历史:河南省二里头遗址揭示宫殿区4个分区的完整围墙布局,古城村遗址新发现壕沟与夯土墙推测为二里头都邑外围防御体系;殷墟洹河北岸探明都城干道网络,武官东地发现密集车辙痕迹,王陵区探出48座祭祀坑含三人殉象现象;三星堆遗址发现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玉石器作坊及水网遗迹,出土文物显示铜器铸造技术存在不同产地来源。西省昔阳县钟村墓地发掘夏商之际高等级墓葬,10号墓出土二里头文化因素绿松石牌饰,葬俗融合本土特征与周边文化元素,填补太行山西麓夏商考古空白。

苏轼·三代的诗句(共1句)

苏轼的诗词曲代表作

苏轼(1037~1101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宋代重要的文学家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。嘉祐(宋仁宗年号,1056~1063)进士。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,后因作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,贬黄州。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,曾出知杭州、颖州,官至礼部尚书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多惠政。卒谥文忠。学识渊博,喜奖励后进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其文纵横恣肆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 又工书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