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完淳·日落的诗句(共1句)

日落简介

日落(rì luò),汉语词语,指太阳西沉至完全消失于地平线下的自然过程,其科学定义为日面完全没入地平线的时间点。这一现象由地球自转与公转引发,并因季节及纬度差异呈现时间变化。受大气折射影响,太阳实际位置虽低于地平线仍可被短暂观测,形成视觉延迟。

作为汉语词汇,"日落"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意象双重内涵。其基本义项明确指向太阳降落至西方的动态过程,常与"黄昏""夕阳"等近义词关联。文学创作中,该意象跨越文化时空,如南朝鲍照《日落望江赠荀丞》"日落岭归",唐代王维《送邢桂州》"日落江湖白"等作,均以夕阳景象寄寓情感。西方文学如《小王子》亦借看日落传递哲思。

该词在汉语典籍中源流清晰,构词由"日"(太阳本义)与"落"(降落动态)复合而成。自魏晋至明清,陆机刘长卿曹雪芹等皆通过"日落"构建诗意时空,如《折杨柳行》"日落似有竟"、《红楼梦》"日落时关仪门"等,印证其语义稳定性与文化延展性。

夏完淳的诗词曲代表作

夏完淳(1631年104日—1647年10月16日),乳名端哥,别名复,字存古,号小隐,又号灵首。民族英雄,明末(南明)诗人,松江府华亭县(今上海市松江区)人,祖籍浙江会稽。为夏允彝之子,师从陈子龙。夏完淳自幼聪明,有神童之誉,“五岁知五经,七岁能诗文”,14岁随父抗清。其父殉难后,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,兵败被俘,不屈而死,年仅十六岁。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,称名于世。有《狱中上母书》等。
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、女儿以及遗腹子,出世后夭折,家绝嗣。夏允彝、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。
亚子《题<夏内史集>》第5首:“悲歌慷慨千秋血,文采流一世宗。我亦年华垂二九,头颅如许负英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