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光简介

秋光是一个汉语词语,拼音为qiū guāng,注音为ㄑㄧㄡㄍㄨㄤ,包含秋日的阳光与秋日的光景色两种释义。该词亦可指吴昌硕1910年创作的水墨《秋光》。

“秋光”既可形容秋季阳光的明净清朗,如唐代李商隐句“归路有秋光”描绘雨后秋阳,清代刘大櫆“悬皎日之秋光”喻示品格高洁;也常用于表现秋景意境,如陈子昂“秋光稍欲暮”勾勒季节流转,司空图“满目秋光还似镜”映照秋色澄澈。现代语境中,“品秋光”常与事结合,呼应节气文化中的时令关联。

该词语作为文学意象自唐代已见于诗文创作,宋代王安石钟山西庵白莲亭》以“秋光清浅”表现自然素雅,明代杨慎“行色秋光两潇洒”延续秋景的审美表达。

白居易·秋光的诗句(共1句)

白居易的诗词曲代表作

白居易(772年—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西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《卖炭翁》《琵琶行》等。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,葬于香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