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气简介

清气,汉语词语,读音为qīng qì,原指天空中清明之气,后引申为光明正大之气,出自南朝宋王僧达《答颜延年》。其内涵涵盖自然现象、伦理气质、环境状态及中医学理:既可指自然界的清朗气息,又象征高洁品行或清秀气质,亦用于形容冷清境地、无谓闲气;中医则用以指代水谷精微、清热疗法及秋令寒凉之气。

该词起源可追溯至《楚辞·九歌·大司命》,汉魏六朝诗文承袭其意象,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与哲学论述。明清小说常以“清气”描摹景物貌或人物特质,如《警世通言》形容人物“生得清气”;《灵枢》《素问》等医籍则赋予其专业医学含义,形成跨领域的语义脉络。

张炎·清气的诗句(共1句)

张炎的诗词曲代表作
张炎(1248-1320?),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,字叔夏,号玉田,又号乐笑翁。祖籍凤翔成纪(今甘肃天水),寓居临安(今浙江杭州)。贵族后裔(循王张俊六世孙),前半生富贵无忧。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,南宋亡,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,家财被抄没。此后,家道中落,贫难自给,曾北游燕赵谋官,失意南归,长期寓居临安,落魄而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