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露简介

清露,汉语词语,拼音为qīng lù,既指洁净的露水,亦是方言中对的别称。

该词自古为文常见意象:唐代虞世南》以“饮清露”喻高洁品格,宋代晏殊浣溪沙》有“来清露湿红莲”之句,元代许有壬《定王台》以“清露”象征思亲之泪。白露节气中清露常被赋予民俗寓意,《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其凝结原理,《本草纲目》提及收露养颜习俗。

方言用法最早见于明代杨慎《俗言·俗语反说》,记载贵州地区称为清露。历代文学典籍与方言文献共同构成了该词的语义脉络。

嵇康·清露的诗句(共1句)

嵇康的诗词曲代表作
嵇康(224年-263年,一说223年-262年),字叔夜。汉族,谯郡铚县(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)人。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、音乐家、文学家。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,主张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、“审贵贱而通物情”,为“竹林七贤”的精神领袖。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,曾娶曹操曾孙女,官曹魏中散大夫,世称嵇中散。后因得罪钟会,为其诬陷,而被司昭处死,年仅39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