菖蒲简介

菖蒲(Acorus calamus L.),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其根茎横走,稍扁,分枝,黄褐色,芳香;叶基生,向上渐窄,脱落;叶片剑状线形,基部对褶,中部以上渐窄,草质,绿色,光亮;序梗二棱形,叶状佛焰苞剑状线形,肉穗序斜上或近直立,圆柱形;浆果长圆形,成熟时红色;花期6~9,果期8~10月。“菖蒲,乃蒲类之昌盛者,故曰菖蒲。”

南北两半球的温带、亚热带都有分布。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,但多产于长江以南各省。菖蒲生于池塘、湖泊岸边浅水区,主要集中于海拔2600米以下的水边、沼泽湿地或湖泊浮岛上;喜温暖、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;耐寒;宜在富含腐殖质、水分充足的土壤中种植;可利用种子进行繁殖。

菖蒲的根茎中含挥发油、萜类、黄酮类、生物碱类、多糖、甾类及皂苷等化学成分。具有平喘、解痉、抗菌、抗性腺、镇咳和祛痰等药理作用。从唐宋起,古人便开始流行植菖,将菖蒲当作案头清供,与兰花、水仙、菊花并称为“花草四雅”。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,古时端午节,百姓常喝菖蒲、带装有菖蒲的香囊,以补体强身、驱虫、避瘟、防病。

辛弃疾·菖蒲的诗句(共2句)

辛弃疾的诗词曲代表作
辛弃疾(公元1140年-1207年),南宋爱国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 辛弃疾艺术格多样,以豪放为主,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现存词600多首,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,公元1207年秋,辛弃疾逝世,年68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