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春简介

暮春是汉语中表示春季末尾阶段的术语,对应农历三,以雨水增多、春色渐褪为特征,音读mù chūn。该词最早见于《逸周书》等先秦文献,后广泛应用于历代文,如南朝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中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”及清代王士禛引用的“轻寒薄暖暮春天”。

暮春时草木繁茂,绿荫遍野,落花渐稀,蛙鸣始盛,典型物候多见于诗词描绘。曹豳“门外无人问落”与杜甫飘万点正愁人”均刻了春末景致,宋词更以伤春主题凸显其文化意象。谷雨作为暮春标志性节气,关联浮萍滋生、牡丹盛开等自然现象,衍生出采、赏等习俗。

该术语自西周起延续千年,王羲之兰亭集序》、范成大农事诗及杨朔现代散文均沿用其历法属性与文化内涵,形成时序标记与文学母题的双重传承。

方回·暮春的诗句(共3句)

方回(1227~1305),元朝著名诗人、诗论家。江西诗派殿军(中国文学史·第三卷·第六编·元代文学)。字万里,别号虚谷。徽州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宋景定进士,知严州。降元,授建德路总管。后罢官,往来杭歙间。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。南宋理宗时登第,初以《梅花百咏》向权臣贾似道献媚,后见似道势败,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,得任严州(今属浙江)知府。元兵将至,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,及元兵至,又望迎降,得任建德路总管,不久罢官,即徜徉于杭州、歙县一带,以至老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