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春简介

暮春是汉语中表示春季末尾阶段的术语,对应农历三,以雨水增多、春色渐褪为特征,音读mù chūn。该词最早见于《逸周书》等先秦文献,后广泛应用于历代文,如南朝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中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”及清代王士禛引用的“轻寒薄暖暮春天”。

暮春时草木繁茂,绿荫遍野,落花渐稀,蛙鸣始盛,典型物候多见于诗词描绘。曹豳“门外无人问落”与杜甫飘万点正愁人”均刻了春末景致,宋词更以伤春主题凸显其文化意象。谷雨作为暮春标志性节气,关联浮萍滋生、牡丹盛开等自然现象,衍生出采、赏等习俗。

该术语自西周起延续千年,王羲之兰亭集序》、范成大农事诗及杨朔现代散文均沿用其历法属性与文化内涵,形成时序标记与文学母题的双重传承。

曹勋·暮春的诗句(共1句)

曹勋的诗词曲代表作

曹勋(1098—1174)字公显,一字世绩,号松隐,颍昌阳翟(今河南禹县)人。南宋大臣,北宋末词人曹组之子。宣和五年(1123),以荫补承信郎,特命赴进士廷试,赐甲科。靖康元年(1126),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,受徽宗半臂绢书,自燕逃归。建炎元年(1127)秋,至南京(今河南商丘)向宋高宗上御衣书,请求召募敢死之士,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。当权者不听,被黜。绍兴十一年(1141),宋金和议成,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,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。十四年、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。孝宗朝拜太尉。著有《松隐文集》、《北狩见闻录》等。他的诗比较平庸,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