闽南简介

闽南即福建省南部的闽南地区(Hokkien),主要包含泉州、厦门和漳州的文化核心区。闽南地区包含汕头在内的潮汕、汕尾、台湾及东南亚的文化影响区,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,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。

闽南包括泉州、厦门、漳州三个地级市,以及龙岩市的新罗区、漳平市(原属古漳州府)和三明市的大田、尤溪的部分地区,历史上还曾经包括莆田、仙游地区。闽南北接福州市、莆田市,南与广东粤东地区毗邻,西与原汀州府界交界。

“闽南”指闽南话通行区和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影响区,闽南地区占有今福建省今泉州市、厦门市、漳州市和龙岩市的部分县市以及广东省潮汕地区。其范围分部涵盖闽中、闽西的局部,广东潮汕局部、汕尾和台湾及东南亚闽人聚居地。

韩愈·闽南的诗句(共1句)

韩愈的诗词曲代表作
韩愈(公元768年—公元824年),字退之,唐代著名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政治家,汉族,河南河阳(今河南焦作孟州市)人,祖籍河南省邓州市,世称韩昌黎,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,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
文学上,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,主张文以载道,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。
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,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,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,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,如“落井下石”、“动辄得咎”、“杂乱无章”等,是一个语言巨匠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