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落简介

零落是汉语词汇,拼音为líng luò,基本含义指衰颓散落,既形容草木凋谢,也用于描述人事衰微。该词最早见于《楚辞·离骚》“惟草木之零落兮”,奠定其作为凋敝意象的语源基础。

其多义性兼具自然与人文维度:既指草木枯凋(如“草木零落”)、事物残损(如“断碑零落”),也形容声音断续(如“零落枪声”)、居所分散(如“零落村庄”),在人文层面则多用于表现身世飘零、家族衰败等抽象命运变迁。近义词包括凋零、零散等,形成覆盖物理形态与精神境遇的语义网络。

该词自先秦沿用至近现代,历代文人如杜甫陆游曹雪芹等皆有使用。唐代多表现战乱凋敝与人生迟暮,宋代扩展至物象残缺描绘,明清小说中常作为环境描写与命运转折的象征。

释师体·零落的诗句(共1句)

释师体(一一○八~一一七九),号或庵,俗姓罗,黄岩(今属浙江)人。年十五师妙智院守威,弱冠为沙弥,初参此庵元于天台护国,后为虎邱瞎堂慧远禅师首座。历住吴之报觉,润之焦。孝宗淳熙六年卒,年七十二。为南岳下十六世,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。有《语录》一卷传世。《嘉泰普灯录》卷二○、《五灯会元》卷二○、《补续高僧传》卷一一有传。 释师体,据《续古尊宿语录》所收《或庵体禅师语》及他书所录,编为一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