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落简介

零落是汉语词汇,拼音为líng luò,基本含义指衰颓散落,既形容草木凋谢,也用于描述人事衰微。该词最早见于《楚辞·离骚》“惟草木之零落兮”,奠定其作为凋敝意象的语源基础。

其多义性兼具自然与人文维度:既指草木枯凋(如“草木零落”)、事物残损(如“断碑零落”),也形容声音断续(如“零落枪声”)、居所分散(如“零落村庄”),在人文层面则多用于表现身世飘零、家族衰败等抽象命运变迁。近义词包括凋零、零散等,形成覆盖物理形态与精神境遇的语义网络。

该词自先秦沿用至近现代,历代文人如杜甫陆游曹雪芹等皆有使用。唐代多表现战乱凋敝与人生迟暮,宋代扩展至物象残缺描绘,明清小说中常作为环境描写与命运转折的象征。

杜寅·零落的诗句(共1句)

杜崟(一○七九~一一三一),字藏用,金陵(今江苏南京)人。后徙南昌。杜镐五世孙。徽宗政和五年(一一一五)进士,为将仕郎。历官池州仪曹参军,馀干县丞。高宗绍兴元年卒,年五十三。事见黄彦平《三馀集》卷四《杜崟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