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波简介

凌波,汉语词语,拼音为líng bō,原指在水面行进或急速奔流的水波,后衍生出形容女子步履轻盈等引申义。

其内涵兼具自然与人文意象:本义指江涛波浪,如《江赋》中“抚凌波而凫跃”;引申义多用于文学,如曹植洛神赋》“凌波微步”刻美人姿态轻盈,宋词则以“莲步凌波”代指女性足部。唐宋以降,“凌波仙子”等词组更将意象延伸至卉拟人化描写。

该词最早见于汉代《哀时命》,晋代《抱朴子》拓展其文学意涵,至唐宋诗词广泛用于构建意境。骆宾王周邦彦等以之描摹波涛或佳人,清代纳兰性德蒲松龄仍沿用此典,使其成为融合自然动态与人文审美的经典词汇。

柳永·凌波的诗句(共1句)

柳永的诗词曲代表作

柳永(约987年—约1053年),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创始人物。汉族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)人,原名三变,字景庄,后改名永,字耆卿,排行第七,又称七。宋仁宗朝进士,官至屯田员外郎,故世称柳屯田。他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以毕生精力作词,并以“白衣卿相”自诩。其词多描绘城市光和歌妓生活,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,其中慢词独多,铺叙刻画,情景交融,语言通俗,音律谐婉,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,有“凡有井水饮处,皆能歌柳词”之说。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,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,代表作有《雨霖铃》、《八声甘州》、《凤栖梧》等,现存有大量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