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风简介

,汉语词汇,拼音为liánɡ fēnɡ,指凉爽的或秋风。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繁钦《与魏文帝笺》,后成为古代文学中的常见意象。

其内涵包含三层:一指秋季的寒风,《礼记·令》载孟秋"凉风至",陆机李白等常以此寓秋思;二指夏季的凉爽之风,如陶潜"北窗下卧"与曹雪芹红楼梦》中的场景描写;三为地理风名,《淮南子》将西南风列为"八风"之一。另有《水经注》记载昆仑仙山名"凉风"的神话释义。

该词自先秦便用于节气表述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以"凉风至"为白露首候。汉魏文人多借其抒怀,唐代李白"凉风日潇洒"等句延续此传统,形成贯穿古典文学的气候符号。不同时期的释义拓展,体现了汉语词汇在自然认知与文化想象层面的双重积淀。

金庸·凉风的诗句(共1句)

金庸的诗词曲代表作

金庸,原名查良镛,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,1948年移居香港。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、新闻学家、企业家、政治评论家、社会活动家,“香港四大才子”之一。

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。1946年秋,金庸进入上海《大公报》任国际电讯翻译。1948年,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。1952年调入《新晚报》编辑副刊,并写出《绝代佳人》、《兰花》等电影剧本。1959年,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《明报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