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风简介

,汉语词汇,拼音为liánɡ fēnɡ,指凉爽的或秋风。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繁钦《与魏文帝笺》,后成为古代文学中的常见意象。

其内涵包含三层:一指秋季的寒风,《礼记·令》载孟秋"凉风至",陆机李白等常以此寓秋思;二指夏季的凉爽之风,如陶潜"北窗下卧"与曹雪芹红楼梦》中的场景描写;三为地理风名,《淮南子》将西南风列为"八风"之一。另有《水经注》记载昆仑仙山名"凉风"的神话释义。

该词自先秦便用于节气表述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以"凉风至"为白露首候。汉魏文人多借其抒怀,唐代李白"凉风日潇洒"等句延续此传统,形成贯穿古典文学的气候符号。不同时期的释义拓展,体现了汉语词汇在自然认知与文化想象层面的双重积淀。

程嘉燧·凉风的诗句(共1句)

程嘉燧的诗词曲代表作

程嘉燧(1565~1643)明代书画家、诗人。字孟阳,号松圆、偈庵,又号松圆老人、松圆道人、偈庵居士、偈庵老人、偈庵道人。晚年皈依佛教,释名海能。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(今安徽休宁)人,应试无所得,侨居嘉定,折节读书,工诗善,通晓音律,与同里娄坚、唐时升,并称“练川三老”。谢三宾合三人及李流芳诗文,刻为《嘉定四先生集》,有《浪淘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