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风简介

,汉语词汇,拼音为liánɡ fēnɡ,指凉爽的或秋风。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繁钦《与魏文帝笺》,后成为古代文学中的常见意象。

其内涵包含三层:一指秋季的寒风,《礼记·令》载孟秋"凉风至",陆机李白等常以此寓秋思;二指夏季的凉爽之风,如陶潜"北窗下卧"与曹雪芹红楼梦》中的场景描写;三为地理风名,《淮南子》将西南风列为"八风"之一。另有《水经注》记载昆仑仙山名"凉风"的神话释义。

该词自先秦便用于节气表述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以"凉风至"为白露首候。汉魏文人多借其抒怀,唐代李白"凉风日潇洒"等句延续此传统,形成贯穿古典文学的气候符号。不同时期的释义拓展,体现了汉语词汇在自然认知与文化想象层面的双重积淀。

杜甫·凉风的诗句(共2句)

杜甫的诗词曲代表作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汉族,唐朝河南巩县(今河南郑州巩义市)人,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