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病简介

老病,汉语词汇,拼音为lǎo bìng,包含两个核心义项:一指经久难治的旧疾,如“老病复发”;二指人年老体衰伴随多病的状态,如“老病无能”。

该词兼具病理特征与文学隐喻的双重指向。在医学层面特指顽固性疾病,如鲁迅所述“陈先生因拳术医好了老病”;唐代诗人杜甫则通过“老病巫里,稽留楚客中”等句,将其升华为写实年老多病境况的文学意象。

该词历史溯源可至汉代文献,《汉书·韦贤传》记载丞相韦贤“以老病乞骸骨”。唐代杜甫《老病》诗中“官应老病休”及白居易《新涧亭》“老病归山应未得”等句,均以该词刻老年文人的生存境遇。

白居易·老病的诗句(共7句)

白居易的诗词曲代表作

白居易(772年—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山西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《卖炭翁》《琵琶行》等。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,葬于香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