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散简介

"聚散"为汉语联合式合成词,拼音标注为jù sàn,注音ㄐㄩˋㄙㄢˋ,其核心语义指人与事物的会聚与离散。该词最早见于《庄子·则阳》"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",通过矛盾相生的哲学视角诠释事物演变规律。晋代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中"收离聚散"的用例,印证其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群体离合状态。

清代魏源《默觚》提出"力之大小,由于心之翕散",揭示"翕散"(xī sàn)作为"聚散"同义表述的哲学延伸。现代汉语中,"聚散浮生""悲欢聚散"等成语进一步扩展其语义场,形成囊括离散状态、空间阻隔、人生际遇的多维表达体系。

高似孙·聚散的诗句(共1句)

高似孙的诗词曲代表作

高似孙(1158—1231),字续古,号疏寮,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(清康熙《鄞县志》卷一〇),一说馀姚(今属浙江)人(清光绪《馀姚县志》卷二四)。孝宗淳熙十一年(一一八四)进士,调会稽县主簿,历任校书郎,出知徽州,迁守处州。宁宗庆元六年(一二〇〇)通判徽州,嘉定十七年(一二二四)为著作佐郎。理宗宝庆元年(一二二五)知处州。晚家于越,为嵊令史安之作《剡录》。有《疏寮小集》、《剡录》、《子略》、《蟹略》、《骚略》、《纬略》等。事见《南宋馆阁续录》卷八、《宋史翼》卷二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