寂寥简介
寂寥(jì liáo)是汉语形容词,指环境寂静空旷或心境孤寂冷清,兼具空间与情感双重含义。其书面释义为“寂静而空旷”,近义词包括沉寂、寥寂等,反义词如热闹、喧哗。
该词内涵包含物理空间的空廓感(如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“寂寥无人”)与精神状态的孤独感(如宁调元诗句“音尘久寂寥”)。文学语境中既可描绘自然萧瑟之景(巴金《利娜》),亦能隐喻社会萧条(苏轼奏状)或个体生命体验。
“寂寥”最早见于《老子》“寂兮寥兮”,形容混沌初开的虚空。汉代《楚辞》注入孤寂情感,魏晋扩展至人物品评(嵇康《卜疑》)。唐宋时期广泛用于诗文营造意境(王维、柳宗元),宋明后延伸至社会现实描写,近现代延续双重语义,形成贯穿两千余年的语义体系。